糧食重金屬檢測儀的使用方法通常包括準備工作、樣品處理、儀器設置與檢測、結果分析與報告生成、清理與維護五個核心步驟,具體操作需結合儀器型號及說明書調整。以下是詳細說明:
一、準備工作
設備檢查
確認儀器處于清潔狀態,電源連接穩定,配件(如檢測卡、離心管、稀釋液等)齊全。
開啟儀器電源,進行預熱(通常需3-5分鐘),確保儀器達到穩定工作狀態。
校準儀器
根據制造商指導,使用標準樣品進行零點校準和斜率校準,以消除基線漂移和系統誤差。
部分儀器內置定量標準曲線,無需每次檢測時重新校準,但需定期驗證曲線準確性。
二、樣品處理
樣品采集與制備
取具有代表性的糧食樣品(如大米、小麥),建議稱取300-500g,粉碎或研磨成細粉狀,混合均勻以確保取樣一致性。
對于液體或半固態樣品(如食用油、牛奶),需按特定要求過濾或稀釋。
樣品提取與預處理
向粉碎后的樣品中加入適量提取液(如酸溶液或緩沖液),振蕩提取后靜置,使重金屬元素充分溶解。
部分檢測方法需對提取液進行離心處理,取上清液進一步稀釋至檢測范圍。
三、儀器設置與檢測
裝載樣品
將處理后的樣品液加入檢測卡或比色皿中,確保無氣泡或雜質干擾。
將檢測卡插入儀器規定插槽,或比色皿放入多通道檢測儀的對應通道(如12通道儀器可同時檢測12個樣品)。
參數設置
根據待測重金屬種類(如鉛、鎘、汞、砷)選擇檢測模式,調整反應時間、激發波長等參數。
部分儀器支持智能人機交互,可通過觸摸屏直接選擇樣品名稱和檢測項目。
啟動檢測
按下“檢測"按鈕,儀器自動完成熒光信號激發、數據采集與分析。
檢測時間因儀器型號而異,單次檢測通常需30秒至10分鐘,多通道儀器可同時處理多個樣品。
四、結果分析與報告生成
數據讀取
檢測完成后,儀器顯示屏直接顯示重金屬含量(如mg/kg或μg/kg),部分儀器支持進度條提示結果穩定性。
通過USB、Wi-Fi或藍牙將數據傳輸至計算機,利用配套軟件進行批量處理和統計分析。
結果判定
將檢測結果與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對比,判斷是否超標(如鎘的標準為0.2mg/kg)。
若結果接近臨界值,建議重復檢測或送第三方機構復核。
報告生成
糧食重金屬檢測儀內置熱敏打印機可實時打印檢測報告,包含樣品名稱、檢測時間、重金屬含量及判定結果。
手動保存數據至儀器存儲器(容量通常≥10000條),支持按日期、樣品類型等條件查詢。
五、清理與維護
現場清理
檢測結束后,及時清理樣品槽、比色皿等部件,避免交叉污染。
用柔軟布擦拭儀器表面,保持光學部件清潔。
設備維護
定期更換耗材(如檢測卡、熒光微球),檢查電源線和接口連接狀態。
根據使用頻率,每3-6個月聯系制造商進行專業校準和維護,確保儀器長期穩定性。
Copyright © 2025 山東萊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:魯ICP備19060062號-18
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.xml